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7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624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科学   1480篇
综合类   1105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93篇
  8篇
中国医学   77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伴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分别以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有效率91%;氯丙咪嗪组有效率90%,2组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组起效时间平均(11.1±5.6)d,而氯丙咪嗪组平均(15.1±8.2)d,以西酞普兰组显著较快(P<0.01)。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而氯丙咪嗪组发生率为50%,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西酞普兰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伴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应用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的效果。方法 将 9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 (46例 )与常规骨瓣开颅术 (5 1例 )治疗 ,术后两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 1~ 32个月 ,平均 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 80 .4 % (37/ 4 6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2 7例 (占 5 8.7% ) ,重残 10例 (占 2 1.7% ) ,死亡 9例 (占 19.6 % ) ;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有效率为 33.4 %(17/ 5 1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 6例 (占 11.8% ) ,重残 11例 (占 2 1.6 % ) ,死亡 34例 (占 6 6 .6 % ) ,两组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 )。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疒间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但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43.
电针加委中刺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电针疗法,穴取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为主,结合委中附近瘀络刺血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牵引配合电针,穴取夹脊穴、肾俞、大肠俞为主,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5.8%,愈显率为82.7%,对照组分别33.3%、54.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结合委中附近瘀络刺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4.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突出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10例,根据MRI特点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并就分型和临床的关系,选择手术方式。结果两节段以下的各型突出,含有Ⅱ型或Ⅲ型突出的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动力性颈椎不稳的各型突出,均应首选前路手术;三节段以上的Ⅰ型突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Ⅱ型或Ⅲ型突出,应选择后路手术。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对手术入路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32例经CT扫描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膨出型29例,游离型2例,以及突出型1例,均经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术后均经随访0.5~11.0a。结果 术后1周~3个月,32例中的24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减轻,随访5~11a观察表明,症状完全消失和明显减轻者分别见于23例和6例,总有效率90.6%,预后极好和较好者均见于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论 游离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不理想,因此,术前认真选择适应证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新型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 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植人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置人的SOLIS位置良好,无移动及脱出迹象;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未见椎间高度丢失;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8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4分,术后平均14.9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47.
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MED治疗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结果 59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优43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优良率96.6%(57/59). 结论 ME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先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提高手术技巧是MED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与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94例行连续容积扫描:准直3~5mm,螺距1.5~3.0,以1.3~2.7mm间距后重建;源影像输入AW4.0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VE)等软件显示病变,并与椎间盘镜(MED)诊治对照。结果 8例正常;LDH86例:中央型、侧旁、椎间管、椎管外、侧方及混合型分别为19、39、5、2、3、18例。三维重建显示LDH的立体结构为堤坡形、扁丘形、尖丘形、双(多)丘形及游离形分别为34、26、9、5、2例。VE诊断LDH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00%、80%。VE能模拟MED效果。结论 容积数据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能提供诊断LDH更全面的信息,并模拟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9.
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腰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减压后的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痛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单纯髓核切除术,其中36例髓核切除后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甲基强的松龙80mg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治疗组),另40例行同样手术,但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生理盐水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h、1d、3d、1周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JOA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时在神经根周围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疼痛,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介绍与验证一种反映腰椎间盘突出伴单侧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模特征。方法:选取72例经腰椎MRI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L4,532例,L5/S1 40例)并伴单侧坐骨神经痛的患者,男49例,女23例,年龄32~68岁,平均50.7岁。每例患者人院当日由两位医师间隔2h分别检查,患者背对检查者,嘱其取最能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站立姿势,若患者出现患侧屈髋屈膝、骨盆倾向患侧的姿势,记为“模特征阳性”,否则记为“模特征阴性”。同时行直腿抬高试验(SLR),阳性患者记录诱发下肢放射痛的最小角度。结果:70例患者两检查者结果完全相同,其中阳性60例,阴性10例,敏感性为85.7%;仅2例患者两检查者结果不一致,重复性97.2%。SLR均为阳性。结论:模特征是诊断伴单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单、敏感的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